有人说:协和医院躺下也中枪。是的,3月30日下午, 2014医疗协同发展论坛推出新节目——《医改一席谈》辩论会——卖掉协和医院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引起大家激烈的讨论。
这次医改一席谈一场没有结果的辩论,“卖掉”协和医院这是一个概念的讨论,我在嘉宾评论的时候就指出:我们在这里不是拍卖场,你出价,我抬价,最后“一锤定音”。协和医院卖不卖?可不可以卖?如何卖?都是很深刻的话题。大家大可不必紧紧盯住“卖”的价格上!卖掉协和医院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卖掉协和医院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的话题缘于2013年8月19日一位名为“忧郁的不帅哥”所发的长微博《把协和医院卖了如何?》,博主针对所谓的中国医疗市场化带出他的观点,他认为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市场化对政府权力的剥夺。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一个伪市场化,理由在于:
一个真正的市场,应该是资本可以自由投资和竞争的,可是中国现在的优质医疗资源几乎全部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迟迟不肯放开民营资本自由进入医疗市场;
一个真正的市场,应该是服务者可以根据服务质量和市场需求自主定价的,可是现在的医院完全没有自主定价的权力。协和医院的专家号黑市上能炒到几千元,而政府的定价是几十块乃至十几块;
一个真正的市场,应该是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竞争的。而作为医疗服务重要资源的医生,却没有自由执业的权力。医生的执业证书是由国家考核后颁发的,但医生在离指定执业地点附近哪怕只有一百米远的医院去从事医疗行为竟然是非法的。
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卖了医改是否成功?协和医院是现有制度的受益者,在现有的体制下拥有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直接的财政与科研,间接的是关系与特权等等。协和医院也是中国医院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它涵盖了人事制度、晋升制度、医院管理制度、科研制度、教育制度、支付制度等等。从目前从协和走出来的人员中,虽然不是主流,但也可以看出对现有的制度的不满,这种不满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
协和医院不卖行不行呢?我认为也是可以的,关键是它的定位在哪里?是定位政府主导的一个特区——医学皇宫?培养我国高级医学研究人才和临床使用人才的宫殿和宝塔。回顾协和医院从1951年转由政府举办以后,得到政府的大量资源,但它也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很多科研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面,所以卖还是不卖,请大家一起来谈。
协和医院卖行不行?我认为也不是不行。关键卖给谁,卖的是机制,买的也是机制。众所周知,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1913年在海外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项目,也是洛氏的得意杰作之一。假如“物归原主”,回到原来基金会管理的模式上未尝不可吧?而且在美国在科研与教学做得最好的不在政府的科研机构和医院,而在社会。假如政府也不需要投入这么大了,协和也不再是接诊大大小小的患者了,而是研究最前沿的和最复杂的事情,这将又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当然,人们想把协和卖掉的另一个主张就是倡导公平;再有一个就是,把协和卖了,感情过不去。假如人们仅仅把眼光放在国有资产的流失,或把这“买卖”看作是腐败的交易,这未免太狭隘了!卖与不卖,都是希望协和医院成为中国临床医学的殿堂而不是中国农村的卫生所。
据说,这场“医改一席谈”辩论得很激烈,也据说大家几乎达成了“共识”,成为统一战线了。我为辩论开了一个头,就离开去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没有听完,以下是采用《健康界》的一份采访稿,这份采访稿并没有将我的原意很好的地表达,所以自己撰写以上的“开场白”。我想,三小时的辩论远远没有在以下的文字中表达完全或者有理解的错误,但不要紧,正如这篇文章所说:没有辩论的大会是寂寞的,有辩论才有思考,才为大国医改提供思变的策略。
辩的核心是走市场化还是政府主导
【正方】
于振坤:这个道理还用再讲吗?我是正方辩手于振坤,来自南京同仁医院,1921年洛克菲勒家族在北京建立了协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前的协和是私立的,现在的协和医院已经变了味,应该回归它的原始。
【反方】
冯常森:我是代表反方,卖掉协和医院就能代表医改的成功吗?不能卖,当然从宏观上讲,协和医院卖不卖是一种市场化,大家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是要卖协和医院,只是说大家是要走市场化还是政府主导。
【正方】
赵洪普:我个人理解,国家市场化远远不够充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几乎90%,甚至95%都是公立医院,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是政府主导,市场化根本就不够;从医生这个角度来讲,大家现在只有一条路往上走,比方说,我们医院大概1000张床位,那科室里的骨科医生全是正高,大家没有去路,只有升职称。所以,要卖掉大医院,多一些民营医院,医生就会多一些选择。
【反方】
张强:协和医院是否要卖掉是医改的一个结果,并不是促进医改的手段。协和医院一旦失去垄断地位,再不改进管理,自然而然就给人家买走了。所以我认为它卖不卖,对于医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私有化是不是取得医改成功的唯一途径?
【正方】
刘京京:中国医改现在面临最大的难题,我认为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这也是这么多年所谓医改的方案出了好多次,都没有实质性推进的一个问题。公立医院怎么改?最本质上的做法一定是要摘掉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帽子。怎么摘掉这个帽子?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有两种,世界银行有一个分类:第一种是把它改得像国企一样,实现法人化治理;第二种改革方法在国际上就叫做私有化。
我个人是明确反对第一种的。因为中国国企改得我觉得非常之糟糕,相反那些不是国企的淘宝、腾讯等出的产品非常棒,这些私有企业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是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议的。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通过私有化的方法,来推进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
【反方】
赵红:对方辩友对这个辩题就理解错了,我们的讨论不是要卖掉协和医院,而是卖掉协和医院是不是标志着中国医改迈出了第一步。所以我们要去研究中国医改成功包括哪些要素?
此外,私有化的方式是不是取得医改成功的唯一途径?我认为也不是,全世界的医改包含各种方式,以公立医院为主也比比皆是。医改不成功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呢?我想用我的方式来总结,我认为首先就是价格扭曲,这是医改不成功的罪恶之源。那由此造成的过度医疗,包括医患恶化、全科不强、高端不强、医生流失、医患信任流失,包括我们的专业发展受限,全部源于价格的扭曲和我们医务人员的价值得不到承认。
其次,就是筹资不足和支付粗放。我们仅用三保去筹资,这就犹如在太平洋里打了一个鸡蛋,然后我们每个人都说喝到了鸡蛋汤。筹资不足、支付粗放带来的结果就是医保仅仅是一个全覆盖,而没有得到一个深层次的满足。
再次,我们在支付方面纵容了过度医疗和无序的医疗,这也是和价格犯了一样的错误。另外,我们都会认为多元化办医的阻碍是在卫生系统,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支付没有把医保的支付覆盖到民营医院,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文件下来,但事实上地方医保是并不执行的。所以,医改的成功应该形成公立医院、民营非营利和营利这种三类医疗机构并存的局面,同时用好我们的支付杠杆,建立一个新的医疗服务体系。
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比卖掉协和更实际
【正方】
于振坤:卖掉协和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首先因为不管是民营还是公立,他都会有一个成长阶段,这个成长的阶段就是起步期专家带动医院,成熟期医院带动专家。因此,改掉一个有历史传承的医院,政府就是做了很好的表率。其次,卖掉协和医院为大家分析市场和运营提供了很好的案列。
【反方】
冯常森:宿迁事件是我们多元化办医的一个典型案列,而且是非常彻底的,因为当时最大的医院都卖掉了,都被民营资本控股了。但它为什么不成功?就是因为你卖掉宿迁人民医院和卖掉协和医院一样,并不能代表医改一些制度的到位,系统制度不到位的情况下,医改根本就成功不了。
【正方】
于振坤:医院归谁管?归政府还是市场管?市场是规律,政府是人主导,我们要不断地从市场的规律当中学习,来掌握这种规律性,才能驾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产生,就是因为这些大医院的垄断,公立医院占有太多的资源,没有给一些小的医院或者基层医院机会,这就存在公平问题。刚才谈政府主导,我觉得目前产生这种资源的配备不均衡,正是因为政府主导造成的。
【反方】
张强:我觉得协和卖不卖掉还真不是那么重要。首先一点,我们在体制内去看协和确实是很优秀,但是体制内的优秀,如果一旦放到市场上去,我觉得要重新评估,包括名医、包括教授,都是要重新评估。到了市场以后,医保没有了,可能很多政策的支持也没有了。
赵红:卖掉协和,首先意味着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的标志。另外,协和实际上已经追不上时代了,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看它的历史。事实上,它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医院的时候,它是按照美国最高级别的医院和医学院来建造的,它也不惜长途旅行,要把美国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医学教育,和最好的医院管理带到协和,这才有了协和的基因。但是遗憾的是,1949年,建国以后,在同样的90年这样的时间,我们又去看一下美国的克利夫兰,它相当于是一个医疗城一样,它是一个心脏专科医院,回归它民营非营利的本色,但是,它是不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我认为这只是我们期待的一个现象,它一定是背后有人事制度改革,有医保支付,甚至包括我们对民营资本进入的一些政策,心里这些都不明朗的时候,卖掉协和,卖给谁呢?
【正方】
于振坤:协和成为公立医院之前,它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协和在1949年之后引入了党委,一直到今天,在政府牢牢的控制之下,它慢慢不能有国际先进的技术了,我觉得这个本身对比,恰恰说明协和今天为什么落后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在政府控制底下有了这套机制的束缚吗?
能否尊重医院管理的本质规律
【反方】
赵红:其实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地区,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比如说英国、法国等一些欧洲的国家,还有中国香港地区。但事实上如何去建立公立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这个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在公立医院导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比如我们成立了所谓的医管中心或者是医管局,但事实上它仍然不是用职业化的方法来选择院长,院长是受组织的任命来的,所以我认为本质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尊重医院管理的这种真正的本质的规律。
【正方】
刘京京:北京大学顾昕老师呼唤独立治理的法人结构在中国医改已经呼唤了很多年了,但我对这个十分没信心。为什么?第一点我会觉得,私立的企业相对来讲,在目前的中国,积累的经验比较充足,这个比起独立治理的法人结构,在中国现期推进来讲,更有资本可行。第二点,我觉得医改大概有四个环要做好,筹资、支付、服务、监管,这四个哪个政府主导,哪个不需要政府主导,不能一概而论。不是今天我们一探讨医改,一说政府主导四个环政府都要主导的,我觉得这个本身会搞乱,因为政府不一定具有那么强的能力。
【反方】
赵红:卖掉协和医院一个特例,是不能成为整个系统工程的结论的。中国医改失败的开端在哪里?既然不知道中国医改失败的开端,怎么能够判断一个事情就是成功的开端呢?卖掉协和医院不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我认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释放生产力,解放医生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
【正方】
于振坤:说了这么长时间,到底可不可以试一试?卖掉协和,可以是成功的开始。
【反方】
赵红:其实作为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医院,如果说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了,我就要去卖掉协和,做一个实验品,我认为这个顶层设计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嘉宾点评】把协和卖给社会吧
蔡江南(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第一个,我支持卖掉协和,第二个结论,卖给谁呢?我不主张卖给私人的所有者,我主张是卖给这个社会。这是我的观点。
为什么主张卖协和呢?公立医院改革要从县级医院开始,我是很反对的。我觉得这个是避重就轻,包括最近卫计委提出的要扩大到1000家县级医院,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继续的避重就轻,它没有从最核心的问题出发来解决,这个是我觉得为什么要卖协和医院的原因,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标志。我自己的主张,中国现在存在的深层问题、矛盾是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和医疗资源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行政化的话很典型体现在我们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控制,包括公立医院对人才、药品、检查的控制,我觉得这是核心,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我们动了协和医院的话,确实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强的示范作用,就打了一个大老虎,我觉得这是我的理由。
第二点,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说卖就卖给哪个私人,美国的很多顶级的医院,包括顶级的大学,都是非盈利的学校、医院。非盈利的话,我主张把协和卖掉,其实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包括协和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从它的实质上来看,它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公立医院了。从它的收入来源来看,它已经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医院,它90%以上的收入,本来就是病人来的,本来就是市场来的,它只有10%的收入是政府来的。这种医院你能说是公立医院,所以你说的所谓卖的话,它没有一个很实质的变化在里头,我是讲的收入来源上没有一个实质的变化,实质的变化就是政府彻底地放权,彻底对人财物的放权,把这个财产归于社会所有。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