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的新目标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886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大大降低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TKI治疗中,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监测是衡量患者体内白血病负荷和判断治疗反应的方法,也是指导干预和预测TKI疗效的重要手段。

 

    研究证实,80%以上的初发CML慢性期(CP)患者在TKI 一线治疗中可以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而后者预示着显著改善的无事件生存(EFS)、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因此,CCyR 已经成为长期生存的替代标志。

尽管在CCyR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但MMR与EFS 和稳定持久的CCyR 显著相关,而且是获得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的前提,后者是追求CML“停药治愈”或“无治疗缓解(TFR)”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TKI 治疗中获得比MMR更深的分子学反应,即“深层分子学反应”是否意味着更好的远期预后成为了近年关注的热点。本文笔者将探讨深层分子学反应是否应作为TKI 治疗CML 的目标。

 

    一、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概念

 

    深层分子学反应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评估CML患者低于MMR(定义为BCR-ABL水平较标准基线下降≥3 log)水平时的白血病负荷。根据欧洲白血病网(ELN)推荐,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的分子学反应时,最好按照国际标准(IS)、以BCR-ABL 转录本水平与ABL(或国际认可的其他内参基因)转录本水平的比值来评估。

 

    BCR-ABL 数值为10%、1%、0.1%、0.01%、0.0032%、0.001%时,分别对应着BCR-ABL 水平较标准基线下降1log、2 log、3 log、4 log、4.5 log 和5 log。

 

    深层分子学反应定义为BCR-ABL水平较标准基线下降≥4 log,包括MR4、MR4.5和MR5。MR4 指当ABL>10 000 时,BCR-ABL< 0.01%或cDNA 中不能检测到白血病;MR4.5 指当ABL>32 000 时,BCR-ABL<0.003 2%或cDNA中不能检测到白血病;MR5指当ABL>100 000 时,BCR-ABL< 0.001%或cDNA 中不能检测到白血病。

 

    由于BCR-ABL 的数值与Q-PCR 检测的敏感性和实验操作者的水平相关,因此,深层分子学反应同时取决于BCR-ABL水平和内参基因数量。

 

    显然,以往常提及的CMR 属于深层分子学反应的范畴。但在不同的报道中,CMR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在NCCN指南中,CMR定义为“按照IS、以Q-PCR方法评估、敏感性至少为较标准基线下降4.5 log 时不能检测到BCRABLmRNA”。

 

    然而,ELN推荐使用“分子学不能检测到白血病(UMD)”代替“CMR”,并指出内参基因数量在报告UMD时的重要性,即强调UMD与Q-PCR 检测的敏感性相关,即使Q-PCR结果为阴性,白血病细胞仍然可能存在。

 

    二、临床研究中的深层分子学反应的获得比例

 

    在众多的临床研究中,由于Q-PCR检测的方法(IS 或当地实验室标准)不统一、敏感性未注明,其他因素(如标本来源为外周血或骨髓、治疗反应以单一时间点或由多个样本确认检测结果、研究人群的危险度、中位随访时间、TKI治疗的药物类型及剂量)也影响评估结果,故CML患者在TKI治疗中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比例不具可比性。

 

表1 列举了按照IS、Q-PCR检测的敏感性≥ 4 log 时、伊马替尼或二代TKI治疗初发CML-CP 患者的研究中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数据。

表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临床试验中的深层分子学反应

 

    三、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多项大宗病例数的研究探讨了TKI 治疗CML-CP 患者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影响因素,业已证实,深层分子学反应的获得比例随着TKI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剂量伊马替尼显著优于标准剂量伊马替尼,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优于伊马替尼单药,二代TKI(如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和博苏替尼)优于伊马替尼。

 

    此外,治疗早期反应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反应、研究人群的疾病危险度、性别、年龄和依从性等也影响深层分子学反应的获得。

 

    Hahlmann 等报道了德国以伊马替尼为主要药物(伊马替尼400 或800 mg、伊马替尼单药或联合干扰素或阿糖胞苷)治疗CML-CP 患者(1551 例)的随机对照研究IV 亚组结果,中位追踪67.5(0.1~123.8)个月,9 年中,累计获得MR4.5的比例为70%,累计获得“确认的MR4.5”(经2 次连续的Q-PCR分析确认)的比例为54%。

 

    获得MR4.5的中位时间为4.9 年。分析显示,采用高剂量伊马替尼(800 mg)、EUTOS低危组、年龄<65 岁、治疗3 个月和6 个月获得MMR是获得MR4.5有利因素。

Falchi 等报道了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应用伊马替尼或二代TKI 治疗诊断1 年以内的CML-CP 患者(483 例)获得的分子学反应,后者包括MMR、MR4、MR4.5和不可检测到转录本(UND)四个水平,“持续的MR4.5”定义为MR4.5 维持≥2 年。

 

    中位追踪75.1(2.5~140.3)个月,接受伊马替尼400、800 mg,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的患者3 年时获得UND的比例分别为18.1%、30.6%、29.2%和28.6%。

 

    多因素分析显示,采用二代TKI治疗、老年、血小板计数偏高和治疗3 个月或6 个月时获得CCyR是独立预示“持续的MR4.5”的指标。

 

    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CML-C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ENESTnd 研究中,不仅证实了尼洛替尼较伊马替尼可以更加快速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而且Sokal 积分高危的患者无论应用一代或二代TKI,均显示出较中低危患者显著降低的包括MR4和MR4.5在内的分子学反应率。

 

    Branford 等报道了伊马替尼(400、600 或800mg)一线治疗CML-CP 获得“稳定的MR4.5”的结果,患者(423 例)来自4 个连续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中,MR4.5 定义为连续2 次在敏感性至少为4.5 log 的Q-PCR检测中未检测到BCR-ABL,“稳定的MR4.5”定义为上述状态维持2 年。

 

    8 年中,累计获得“稳定的MR4.5”的比例为36.5%。女性(54.4%对27.2%,P=0.018)和治疗3 个月时BCR-ABL低水平(P<0.001)是独立预示“稳定的MR4.5”的指标。

 

    治疗3 个月时BCR-ABL≤0.10%的患者8 年累计获得“稳定的MR4.5”的比例最高,达78.2%。然而,延迟获得MMR不利于获得“稳定的MR4.5”。此外,患者的依从性差也被发现是重要的妨碍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因素。

 

    Marin 等对在英国Hammersmith 医院就诊的CML患者进行依从性与伊马替尼治疗反应的分析发现,依从率<90%的患者6 年获得CMR的比例显著低于≥90%者(0 对43.8%,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依从性是唯一影响获得CMR的因素。

 

    四、深层分子学反应的临床意义

 

    确定CML患者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为达到MMR和CCyR时患者体内的白血病负荷接近(BCR-ABL水平仅相差1 log),一线TKI治疗CML时疾病进展或死亡事件较少发生,因此,MMR和CCyR的差异对预测远期预后的影响很小,需要长期随访和大样本量患者来证实获得MMR的额外获益。

 

    然而,与CCyR 相比,深层分子学反应意味着更少的白血病负荷(BCR-ABL水平相差至少2 log),其优势在新近发表的研究中得以显现。德国CML随机对照研究IV 亚组的结果显示,4 年时获得MR4.5 的患者8 年OS 率显著高于BCR-ABL水平为0.1%~1.0%(相当于CCyR)的患者,92%对83%(P=0.047)。

 

    中位观察3 年,获得MR4.5的患者无一例发生疾病进展。然而,中位观察3.8~4.7 年中,获得CCyR、MMR和MR4 的患者中分别有13、9 和1 例发生疾病进展。因此,Hahlmann 等提出,MR4.5 是一个新的预示长期生存的分子学指标。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总的观察期内,获得UND的患者较仅获≤MMR的患者无疾病转化(TFS)率和OS 率显著改善,但在18 和24 个月时获得UND的患者较其他分子学反应的患者无额外获益。而且,在获得MR4.5 的患者中,“持续的MR4.5”也未体现出TFS 和OS的优势。

 

    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均显示,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意味着减少疾病进展和有利于长期生存,而治疗中特定时间点是否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或许需要长期大样本量追踪方能确定。

 

    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另一意义在于它是“停药试验”的入组标准和追求TFR的前提。近年,“停药试验”及其相关研究风起云涌,期望达到TFR、减少TKI 长期服用的不良反应和缩减治疗开支是患者、医生乃至社会或政府的初衷。

 

    尤其对于年轻患者,TFR更是值得期待和追求的目标。虽然在数年的追踪期内超过半数的患者分子学复发,但分子学复发的患者均再次获益于TKI的治疗,也部分达到了节省治疗费用的目的,而少数持续未复发的患者有望达到TFR。

 

    由于“停药试验”要求的分子学监测水平较高、追踪期有限、结果尚不乐观,因此,停药不可轻易采用、仅限于临床试验。

 

    五、深层分子学反应是否应该作为CML的治疗目标?

 

    与所有肿瘤一样,CML的最终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当今,数种TKI 的问世使CML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疾病进展的风险、改善了PFS和OS,大部分患者得以拥有与同龄人相似的寿命。

 

    因此,仍以OS作为CML的追求目标似乎太过遥远。于是,早期获得的与PFS 和OS显著相关的治疗反应(如CCyR)成为OS 的近期替代指标。毕竟,深层分子学反应是TKI治疗中体内白血病负荷最大程度减少的标志,与降低疾病进展和延长PFS 和OS相关,而且,深层分子学反应使达到TFR成为可能,后者对于年轻患者更有意义。

 

    因此,有理由推荐: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应该成为TKI治疗CML中的值得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也提出目前有待回答的问题:获得CCyR 而未获得更深分子学反应的患者是否需要转换治疗?

 

    一项正在进行的评估尼洛替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CMR(ENEST cmr)研究,旨在将伊马替尼治疗≥2 年仍可检测到BCR-ABL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应用伊马替尼或转换为尼洛替尼的治疗。

 

    追踪12~24 个月后,换用尼洛替尼的患者较继续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获得MR4.5 或更深的分子学反应的比例显著增多。

 

    容易理解,更强效的二代TKI可以使更多患者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并有机会获得持久稳定的深层分子学反应。目前,不少研究试图探索TKI联合免疫调节剂或其他靶向CML干细胞的药物以期增加获得持续稳定的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患者比例,使更多患者成为“停药试验”的候选人。

 

    一项伊马替尼治疗中达到MMR的患者联合应用α干扰素、2 年之后停用伊马替尼而以α干扰素作为维持的研究初见成效。该项研究中,20 例患者中15 例在伊马替尼停药后中位追踪2.4 年时仍在α干扰素的治疗中维持缓解。

 

    笔者从这一研究结果以及初发CML-CP 患者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较伊马替尼单药更易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建议对于获得CCyR 而未获MMR 的患者,除了换用二代TKI 以外,也可以尝试伊马替尼联合α干扰素以求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后一选择特别适合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

 

    六、小结

 

    TKI 持续治疗中,相当比例的CML-CP患者可以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后者与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延长PFS和OS相关。持久稳定的深层分子学反应是追求TFR的必备条件,也可能是迈向CML治愈之路的第一步。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有望成为CML治疗的新目标。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分享到:

京ICP备05069016号-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非经营性-2007-0006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6


Email : admin@bjhanmi.com.cn

咨询电话:800-810-1156 400-650-5676

(周一至周五9:00-17:00)

Copyright © 2019 Beijing Hanm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