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发长微博再道歉 如何解扣医患关系?

发布时间:[2014.02.24] 点击:124次

    2月23日20点38分,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栏目制片人、主持人王牧笛在其微博上发布《我想说的话》一文,再次向医务界道歉,表示“引入为戒,谨慎言行”。

2月17日以来,中国连续发生几起恶性伤医案。在此风口浪尖上,王牧笛曾在微博上发布情绪性伤医言论,并在舆论压力下道歉。

 

    “作为患者家属,我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理解。”王牧笛表示。他称,这两天有医学界的朋友为其讲述了静脉注射的个体差异,他才了解影响输液穿刺的成功率有诸多因素。

 

    道歉文中,王牧笛也表达了要身体力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愿望。他称,“我真诚希望通过这个事件,患者和患者家属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医务工作者的处境和遭遇,双方多些理解和沟通。我也力主身边的新闻同仁们一起释放正能量,不炒作激化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本人更愿意为之身体力行。”

 

    广东卫视也于2月23日22点45分发布长微博处理函,表示“已经责令其深刻反省,并将按照台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他本人也十分后悔,愿意接受组织对他的处分”。广东卫视官方微博在发布长微博后,又@了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博。

 


    王牧笛这次道歉得到了非医疗圈内微博大V们的认可。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著名媒体人“@王志安”都在微博中回复称,“道歉、态度都很诚恳。”

 

    拥有170万粉丝、认证为“作家”的“@琢磨先生”转发时说,“作为公众人物网上言论当慎重。牧笛在节目中多次力挺医生,以后也该更多肩负起医患沟通的桥梁,那就善莫大焉了。”

 

    王牧笛的再道歉也得到了一些医生的谅解。“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每一个医生也有犯错的时候,宽恕别人的同时,也是强大自己的时候……”“@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转发王牧笛道歉文时说。

 

    认证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医师的网友“@徐奔Benz--Urology”如此回应,“这次道歉应该还算是比较诚恳了,希望我们医护人员都能平静下来,给他一次机会,看他今后的表现,也是展现我们医务人员的宽容与大度,毕竟以后他再有病,还是要给他看,不可能置之不理。”

 

    在王牧笛致歉的一个小时前,网友“@医者仁心田小护”分享了护士上基础课的照片。“她们个个都是害怕打针的姑娘们,为了学好操作毅然决然卷起袖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练习,后边孩子都吓得捂嘴了,这是他们面对的第一个病人......”她希望多给护士们一些宽容。

 

    “要么忍受,要么爆粗”?

 

    就在王牧笛再次道歉十几个小时前,于莺在微博上提出了这样的思考,“抛开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医患关系归根结底的源头是什么?”

 

    不少在网友在于莺微博下评论,其中不乏直指医护人员“态度冷漠、言语恶劣”。

 

    网友“@远的山脉”回复“@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微博道,“我有30多年看护卧病在床双亲的经验,长年与医生、护士打交道。医生、护士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也不能拿病人当出气桶,更有些医生、护士说话言语恶俗。医患矛盾由此产生,病人家属要么忍受、要么爆粗。”

 

    “可这是打就能解决的问题么?”网友“@想要变烈士的猫”认为。他表示,社会再进步,暴力都是一种短视的解决方法。暴力解决“简单粗暴行之有效”,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对社会风气影响重大,这种行为只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想要变烈士的猫”接着说道,“三人成虎的话语让整个社会仇视医务工作者,达到了一种社会共识,说明医疗工作存在问题,可是为什么改不了?说明这个不只是医生个人改变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理性看待,不能简单粗暴。”

 

    医患关系拧巴,解扣在哪里

 

    “医患矛盾‘顶’在哪里?”于莺提出思考后两个小时,健康界传媒总编辑赵红在其微博抛出这样的思考。

 

    “患者不能接受医疗结果时怪罪医生。但医学是有限的,优秀医生资源是稀缺的,患者过高期望下的失望如何破解?在公立医院超负荷服务的当下,患者并不理解医护压力,不文明和暴力行为随性而发,公立医院则认为服务态度是当下奢侈品,超负荷之下无法顾及。这又如何解决?”她指出。

 

    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质问道,“本应救死扶伤、受人尊重的中国医务群体,为何成了暴力、语言暴力攻击的对象?为何医务群体反复伸冤诉苦,义务献血量是社会平均的12倍,非典时期奋不顾身,也不能改变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为何大部分医务人员对真正砍掉其思想和意志的行为漠视无睹、忍辱求全或集体失声?”

 

    他一针见血指出,“不回答这些问题,医疗暴力将永远挥之不去。”

 

    网友“@梦里轻舟”则指出,所谓顾客无知和期望过高,是所有专业领域的普遍现象,不可能是医疗暴力的原因。

 

    “医院作为一个经营性机构,理应有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否则就是经营失败,并应被市场所淘汰。”他指出,“我们的问题在于经营失败的医院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受到奖励。于是服务品质不是不能提高,而是没必要提高,这必然导致矛盾持续激化。”

 

    网友“@闲心观景”分析认为,“医患暴力增多主要五种原因:首先,巨大生活压力和社会不公产生了大量暴怒的民众,暴怒的人们需要发泄;第二,为钱而闹;第三,当局对医患暴力的法律处置在半退让半暗示的告诉人们:打医不坐牢、杀医不判死。人都会趋利避害,结果必然;第四,医界缺少自我反思;第五,医界一盘散沙太软弱。”

 

    还有网友“@潘玥在攀越-”补充道,“体制要求护士和患者比是1:4。我们科室有时候达到1:10。上个班全程没有休息。每天就像打仗一样。”

 

    于莺:医师协会有责任调查真相

 

    医务界该如何应对暴力?“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从细节入手,给出防范医院暴力的几点建议。

 

    她写道,“暴力已经无处不在,能做到的:一是医护人员保持好心态,多和患者沟通,耐心解释;二是在门急诊加派保安,尽管如此,暴力时刻都会发生,医务人员只有自己保护自己,医护们要团结起来;三是医院管理层要有所作为,审视一下有改进的环节和流程;四是中国医师协会除发文谴责暴力外,有责任调查清楚每一起暴力事件背后的真相,才能从根本改变;五是强烈呼吁司法有所作为,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立法从严处理。”

 

    网友“@美國王明濤醫生”分享了美国发生的案例。在美国法律保护下,甚至语言威胁医生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一个在同一幢楼里的精神科医生秘书,发现电话录音上留有恐吓匿名电话。报警后,警方在展开调查的同时,派全副武装的警察在樓里蹲守两天。另一个是我的医院病人之一,喝酒后在之前处理过他的法官住宅电话上留下威胁电话而被传呼定时出庭,听候发落。”他分享。

 

    白岩松:伤害医生等于伤害自己

 

    2月22日晚上,在央视新闻周刊《医院的非典型事件》中,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谈到齐齐哈尔北钢医院医生被杀事件时,评论道,“由于伤医事件的不断出现,医生们不但安全感减弱,职业尊严更是大幅度下降。而让人痛心与担心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哪个环节其实都离不开医生,我们最需要的人却经常被我们伤得最重。这个巨大的矛盾最终一定会让我们自己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这不是白岩松第一次表达这样的观点。在2013年8月16日的“2013中国医院论坛开幕式”上,白岩松就已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时引起很大舆论漩涡。

 

    他指出,伤医案件却依旧重演历史。“一位父亲因医生没给自己的孩子开出大处方,就认为医生对治疗不认真而打了他。医生不开便宜药方被骂过度治疗,开便宜药方居然被打。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上,有病,而且不轻。”白岩松指出,“从某种角度说,医生正为医疗改革缓慢付出代价,而只有改革才能真正保护医生,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

 

    【链接】

 

    事件一:2月23日,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透露,22日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护士被打。

 

    事件二:2月22日晚,杭州警方@平安杭州通报,对濮某某殴打浙医二院护士王某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濮某某作出行政拘留12日并处罚款1000元的处罚。通报还称,截止发稿时王某及胎儿情况稳定。

【附王牧笛再道歉全文】

 

 

来源:健康界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分享到:

京ICP备05069016号-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非经营性-2007-0006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6


Email : admin@bjhanmi.com.cn

咨询电话:800-810-1156 400-650-5676

(周一至周五9:00-17:00)

Copyright © 2019 Beijing Hanm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