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费医疗14亿,城镇医保2亿

发布时间:[2013.10.22] 点击:409次

    在医保面临收支缺口情况下,去年广州财政对社保基金补助额达到20亿元;与此同时,广州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达14.35亿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医保总开销为2.34亿元。这是记者20日从广州市人社局2012年度部门决算报告中发现的信息。

    去年社保基金财政补助达20亿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保基金可能出现缺口的情况越发引起民众关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曾引用专家数据表示,根据测算,2029年广州社保收支将出现拐点,到2039年社保金将全部用完。

    此前的2009年广州市城镇居民医保曾出现收支缺口,以至于去年曾一度传出消息累计缺口达7亿元。市人社局随后辟谣称,截至2010年,广州居民医保年度基金累计缺口达1.32亿元;至2012年度,医保基金缺口大概是2亿元。随后,市政府出台政策,通过财政兜底和提高居民缴费标准等方式来实现收支平衡。

    那么目前财政对社保基金补贴到底有多少呢?市人社局2012年度部门决算显示,去年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总计为20亿元。其中,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5000万元;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1.3亿元;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16.45亿元;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补助9226万元;对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8282万元。

    而该局2011年部门决算显示,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金额为21.16亿元,其中对工伤保险基金补助为78.67万元,大部分是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涉及资金为20.16亿元。也即扣除新农合养老基金补助,对城镇居民医保等补助金额在提高。

    市卫生局公费医疗人均2.87万元

    一方面居民医保出现缺口,需要提高缴费标准和政府财政补助,另一方面,公费医疗支出金额却居高不下。市人社局2012年度部门决算显示,去年市直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金额为14.35亿元。其中行政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4.3亿元,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10.05亿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医保开销为2.34亿元。

    为更直观显示公费医疗开支情况,新快报记者以41个市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单位为范围,统计其行政经费中公费医疗开销情况。结果显示,已公布“行政单位医疗”支出的36个部门中,排名前三位的部门分别为市工商局(1654万元)、市府办公厅(369万元)、市司法局(366.43万元);人均公费医疗开销(仅反映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出)排名前三的部门,依次为市卫生局(2.87万元/人)、市民政局(2.78万元/人)、市司法局(2.33万元/人)。上述36个部门的行政单位人均公费医疗(仅反映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出)开销约为7800元/人。(新快报)

    链接阅读:

    广州:公费医疗医保并轨已有方案

    广州市人社局巡视员郑玉华就表示,目前公费医疗确实不比医保好,只是由于公费医疗还没有与医保并轨,所以社会有意见,觉得是不是因为公费医疗待遇好所以不并轨。实际上相关工作已经在做,只是广州要实行并轨,还需要省审批,“请市民放心,一定会并轨的,让所有人都参加医保。”郑玉华说道。

    一次住院300万:退休干部得了什么病?

    据新华社调查,多地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而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同样严重。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举例,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就高达300万元。

    老干部住院花费300万元,让凑几万元住院费都费劲的平民百姓情何以堪?这一方面表明公费医疗支出犹如“黑洞”,一些干部看病花钱毫无节制;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如今的医疗费有多么天价,习惯治疗“百万元级”病人的医院,会不会对掏不不起几万元的患者“斜眼相待”?

    拿几年前的“退休干部天价住院”举例,也蕴含弦外之音。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过去时”,是过去的领导的问题,好像与当下“没关系”。其实呢,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几年前的300万元远比现在更值钱,这样的“过去时”难以令人释然。人们还可能会想,如今某些干部治病要花掉多少钱?谁能保证干部“奢侈医疗”已被遏制与杜绝?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正在取消公费医疗,将干部医疗纳入社保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中,干部的社保报销比例往往大大高于社会普通职工,甚至还有附加的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双保险”。表面的医疗并轨,并不意味着实质的医疗负担均等。一些地方的大医院还在新建干部专用住院楼,同样表明医院对体制内外的病人仍然存在区别对待。当有限的政府投入被用于建设干部专用病房,面临看病难的群众的权益被置于何处?

    更深层的问题是,如果干部习惯“特殊待遇”,难免会脱离群众。当干部生病治疗“不差钱”,不可能对群众看不起病“感同身受”,恐怕也难以对深化医改具有紧迫意识。当干部享受着福利房、抢占低价的政府保障房指标,会关心高房价对百姓的巨大影响吗?会认真贯彻地产调控吗?公务员考试年年爆棚,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干部与群众在福利待遇、身份地位等方面存在相当差距。在追求公正、平等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况令人警惕。

    硬汉自锯病腿拷问公共医疗

    尽管保定硬汉郑艳良锯腿的做法,让人听起来都感到毛骨悚然,但这类事情的结果往往会很圆满。比如,2011年报道的重庆农妇吴远碧因病无钱手术,赌命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其挥刀自剖的惊世之举,启动了时下底层百姓遇到困境获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体报道——领导重视——职能部门积极行动,得到救治。

    我们相信,经过了如此残忍的自我救助后,硬汉郑艳良渴望得到救治以及获得一双假肢的愿望一定会得到实现。可是,非得用这种极端的做法,才能够换来底层群众被救助的曙光吗?非得让病人受点苦,制造惊世之举,才能够激活那些本应该时刻出现在民众身边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吗?救助不是交易,何必非得豪赌一把才能粉墨登场呢?

    我们在感动甚至惊讶于病人的坚强与自我救助时,也在愤怒于那些总是在报告中被描绘得近乎完美的社会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很多时候,真正让人感动或者让人体会到实惠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就像上海一些医院给一些世界冠军提供终身免费医疗保障那样,实际上,他们不缺看病这点钱,反倒是那些没钱的人需要这些医疗馈赠,但很可惜,他们只有拿出血淋淋的代价,才能够激起这本应该无处不在的救助,用一种近乎施舍的方式来表达一种责任与义务。这样的医疗救助保障显然需要反思。

    硬汉郑艳良锯掉腿,也许可以遏制怪病的蔓延,可是谁来锯掉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病腿”呢?不要以为这仅仅是锯腿者的痛楚,如果社会医疗保障救助体系的职责不能够到位,不能够时刻成为每一个需要救助者的曙光与希望,成为一种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谁都无法预料还会有什么样的惊人之举出现。所以说,锯在病人腿,实际是羞着公共医疗的脸。(法制网-法制日报)

    医保制度不平等:鸿沟何时弥合?

    长期以来,机关与事业单位游离于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由国家与用人单位包揽职工的医疗费用,为职工健康承担无限责任。

    公费医疗造成医疗资源与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小病大看、动辄住院、“一人生病,全家买药” 等过度医疗现象。有退休干部,每天都到医院开药,然后卖给药店,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中科院报告曾表示全国党政部门有大量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一年开支超过数百亿元,这都是公费医疗制度造成巨大浪费的明证。

    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多数是为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而普通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公费医疗的存在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失衡,这样造成巨大的社会不公。对这种社会不公应该及早进行制度性调整,公费医疗制度向医疗保险制度的并轨实际就是向社会公平的靠拢。

    截至2012年2月,中国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他省份也正在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实现医保并轨,这意味着体制内外的医保差距将缩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要求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一医疗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享受公平就医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二元制度设计,难以彰显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城乡居民因户籍和身份的不同,在个人缴费标准、补偿范围、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政策差异,带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既不利于城乡平衡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公平。

    由于参保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不统一,部分城郊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既参加新农合又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有部分农村未成年人既在学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又在家参加新农合,这种重复参保增加了部分民众的经济负担。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应尽快将公务员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职工基本医保并轨为一元化的全民医保。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医保制度运行成本,还能实现社会福利公平。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人都有权享受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医疗服务。尽快实现医保制度并轨改革,弥合医保制度不平等鸿沟是保障医疗公平的题中之义。

    来源:腾讯财经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分享到:

京ICP备05069016号-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非经营性-2007-0006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6


Email : admin@bjhanmi.com.cn

咨询电话:800-810-1156 400-650-5676

(周一至周五9:00-17:00)

Copyright © 2019 Beijing Hanm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