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翟屹、施小明和南京医科大学等分析了我国8省小学生体重指数分布特征和该人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及其在性别、城乡和不同经济类型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正在逐年增高,城市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应采取措施开展儿童人群干预,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增长。 相关论文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研究者们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内蒙古、江苏等8省的所有县(市、区)按经济水平分为3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县,每县随机抽取一所城市和一所农村小学,小学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判断超重和肥胖。
结果研究对象共计26558名(男童14225人,女童12333人),平均年龄为(9.3±1.8)岁。6~12岁男童体重指数均值为17.0kg/m2,女童为16.4kg/m2(t=19.60,P<0.01)。各年龄组男童和除12岁组以外女童的体重指数均值在城乡间和不同经济类型地区间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WGOC的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相比较,本研究中7~11岁城市男童各年龄段体重指数的第8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值均高于超重和肥胖筛查值,12岁组与筛查值接近。7~12岁农村女童第8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值略低于筛查值。7~12岁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3%和6.5%,其中男童和女童的超重率分别为10.9%和7.6%(χ2=88.89,P<0.01),肥胖率分别为8.0%和4.7%(χ2=107.17,P<0.01),性别可见统计学差异。城市和农村儿童的超重率分别为11.3%和7.4%(χ2=131.94,P<0.01),肥胖率分别为8.7%和4.3%(χ2=188.99,P<0.01),城乡间可见统计学差异。经济发达、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超重率分别为10.3%、8.6%和9.0%(χ2=10.76,P<0.01),肥胖率分别为8.2%、5.6%和5.6% (χ2=51.71,P<0.01),不同经济类型地区间可见统计学差异。
来源: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