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海云,黄伟,王雪峰 作者单位: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苏海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黄伟,王雪峰)
【摘要】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情况,总结推拿疗法治疗的优势。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20010101/20110630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全文数据库获取全文,对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推拿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37篇,多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诊断标准;单独使用推拿手法疗效明显,配合内服中药、灸法、耳穴、针刺、药物敷脐等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其操作方法包括捏法、按法、揉法、摩法、点法等,主要穴位包括:三阴交、百会、丹田、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捏脊、摩腹、点揉气海、中极、关元、外劳宫、腰骶部等,各穴位具体操作时间不等。结论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遗尿症/中医药疗法; 推拿疗法; 穴位疗法; 文献计量学; 儿童
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病,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1]。可分为原发性(PNE)和继发性(SNE),单纯性(MNE)和复杂性(CNE),但儿童最常见的仍为原发性单纯性遗尿症[2]。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一是由于尚未建立起排尿反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如膀胱内控制排尿机能差,膀胱容量较小),二是由于情绪及体质上的影响,如紧张、受惊、病后体虚,白天劳累过度等。祖国医学称之为“遗尿”,认为其病机主要与肾及膀胱的开合功能失调有关[3]。
小儿遗尿属于多因素疾病,需早期、及时治疗。推拿疗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且推拿穴位多分布两肘以下,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推拿疗效可靠,并可使小儿免受针药之苦,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4]。为进一步总结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优势,现将近11年来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发表年限在20010101/20110630(共计11年);(2)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类、论著、专家经验或个案分析等;(3)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文献被排除:(1)原始文献设计不严谨,前后明显矛盾;(2)一稿多投或同一研究单位某一研究成果重复报道者;(3)推拿疗法为辅助治疗手段而非主要治疗者;(4)综述类、科普类、护理类文献;(5)非汉语类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文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全文数据库。
1.3.2 检索关键词
中文检索词“推拿”且“儿”且“遗尿”。
1.3.3 原文获取途径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中以上述关键词获取题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中获取电子全文。
2 结果
初检得到相关文献59篇,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37篇,对纳入文献综合提炼,从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推拿手法、疗效方面进行分析。
2.1 文献中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心理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实用儿科学》《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各1篇,4篇文章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西医诊断标准,其余文献未提及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篇,王萍芳主编《中医儿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各1篇,其余文献未提及中医诊断标准。
2.2 文献中推拿疗法的应用
2.2.1 疗法应用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其中单纯运用推拿疗法17篇,配合灸法5篇,配合针刺5篇,配合药物敷脐4篇,配合内服中药、耳穴、拔罐、膏摩、腹肌锻炼、同时配合温灸和耳穴各1篇。
2.2.2 推拿操作方法及选穴
(1)推拿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捏法、按法、揉法、摩法、点法等,其中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选穴治疗10篇,其余文献均直接采用基础推拿手法治疗;(2)主要穴位:三阴交(25篇),百会(21篇),丹田(19篇),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14篇),捏脊(14篇),摩腹、点揉气海、中极、关元(11篇),外劳宫(10篇),腰骶部(10篇),运水入土(3篇),推足部反射区(1篇);(3)操作时间:揉百会、丹田、外劳、揉三阴交以3~5 min多见;捏脊、擦腰骶部以3~5次患儿皮肤发红能忍受为度;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摩腹部、点揉气海、中极、关元,运水入土以200次为宜;推足部反射区(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子宫、尿道等穴)因手法较特殊,每一穴位2 min,两足均操作,共约30 min。
2.3 文献中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
单纯运用推拿疗法有效率为90.6%,配合内服中药97.0%,灸法96.2%,耳穴96.6%,针刺95.2%,药物敷脐94.1%,拔罐91.1%;推拿法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使用推拿疗法。
3 讨论
遗尿最早见于《内经》,多称为“遗溺”。如《灵枢?九针论》中说:“膀胱不约为遗溺。”“遗溺”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排尿不能自控而自遗之证,即尿失禁;另一种是专指小儿睡中遗尿,醒后方觉之证,即尿床。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便记载了外感热病危重阶段出现的尿失禁现象,并首次提出了“遗尿”病名。自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分别有《遗尿候》《尿床候》的记载,始将睡中尿出不觉称为“尿床”。祖国医学认为小儿遗尿多由肾与膀胱虚冷,不能约束所致,但酿成膀胱不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肺脾气虚,肝经郁热均可引起遗尿[5]。
西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在进行心理治疗、膀胱训练的基础上,多应用丙咪嗪等中枢兴奋剂和去氨加压素,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容易反复。运用中医辨证取穴推拿治疗小儿遗尿,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不容易反复的特点[6]。推拿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达到治疗效果。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可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可健脾益气,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外劳可温阳升提;按揉三阴交有通调水道之功[7]。捏脊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舒血脉[8]。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刺激五脏六腑的元气,具有调整脏腑基本功能及气血正常运行,有效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增强“警戒点”的功能,加强其与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联系,使之功能协调,而且引起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升高,从而调节膀胱功能[9]。
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小儿遗尿中医诊断标准的引用率较低,多通过自拟确定诊断;其手法操作以传统的捏法、按法、揉法、摩法、点法等为主,选穴以肾、脾、肺经为多,穴位具体操作时间各文献中差异较大,尚需进一步规范。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好,患儿依从性高,无毒副反应,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配合中药内服及其他外治疗法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12314.
[2] 李妙媛,刘德新,邢可.单纯性遗尿症的非药物疗法概况[J].四川中医,2009,27(6):4143.
[3] 吴修玉,李凤军,耿来军,等.灸法与推拿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研究,2005,3(3):187.
[4] 王晓光,胡元森,王永芳.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6,5(5):103.
[5] 陈玉.补肾止遗汤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96例[J].光明中医,2007,22(1):7879.
[6] 贾冬梅,周宝艳.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0):102.
[7] 侯捷.艾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5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41.
[8] 廖品东.小儿推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233.
[9] 程宾.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相关性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5,36(2):46.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