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6例回顾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3.02.07] 点击:615次

    作者:李红梅  作者单位:111000 辽宁 辽阳,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总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早期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126例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儿107例(84.9%)为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快痊愈,19例中晚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过抢救痊愈16例(12.7%),死亡3例(2.4%)。结论 引发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发病及诱因多而复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不全; 多脏器功能衰竭; 儿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国外报道SIR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19.2%~61.8%,病死率高达7.0%;中国上海儿童医院报告其发生率为82.9%;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报告其发生率为66.5%[1]。现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SIRS患儿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01/12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SIRS患儿126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0~1个月23例,~12个月51例,~3岁14例,~7岁28例,~14岁10例。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4×109/L 1例,(4~12)×109/L 12例,(13~15)×109/L 46例,(16~20)×109/L 48例,>20×109/L 19例;(2)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280 mg/L;(3)肺炎支原体抗体26例阳性;(4)心肌酶谱27例升高;(5)尿素氮、肌酐16例升高;(6)转氨酶37例升高;(7)细菌学培养(包括血培养、便培养、脐分泌物、痰液)69例,阳性13例,阴性56例,培养结果见表1。表1 69例细菌学培养结果
  1.2 临床分期
  126例病例中107例为早期SIRS,19例为中晚期SIRS;3例死亡病例均发生了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
  1.3 诊断标准
  根据1996年世界第2届儿科大会上提出的小儿SIRS的诊断标准诊断[2]。
  1.4 纳入标准
  (1)入院24 h内符合诊断标准中2项以上者;(2)年龄0~14岁;(3)住院时间≥7 d。
  1.5 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畸形或营养不良者;(2)临床病例资料缺失者。
  1.6 治疗方法
  126例患儿治疗中主要针对原发病采取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学培养及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抗生素或联合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遵循“重拳出击”原则短期足量迅速控制感染;其次,保护、支持各脏器功能,防止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当病情发展到SIRS中晚期时,立即转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判定通换气有无障碍,纠正脱水,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酸平衡及离子紊乱,依据生化检查结果判定脏器功能受损程度,调节免疫功能;同时给予呼吸、循环、营养、代谢、支持等治疗,保护心、脑、肝、肾功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
  2 结果
  2.1 原发疾病与诱发因素
  SIRS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或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之前均有较重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存在,如感染、炎症、窒息等。本组SIRS病例中原发疾病与诱发因素,见表2。表2 原发疾病与诱发因素原发病/诱发因素
  2.2 治疗结果
  126例患儿经上述治疗107例早期SIRS很快痊愈,占84.9%,19例中晚期SIRS,经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抢救16例痊愈,占12.7%,3例死亡,占2.4%。3例死亡病例分别为重度新生儿窒息1例、胎粪吸入指征合并呼吸衰竭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例,且均合并3种以上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关于SIRS的诊断,凡患儿入院24 h临床表现具备诊断标准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此诊断标准比较宽松,但有利于医务人员对危重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袁壮等[3]研究显示,病情随四项诊断标准中符合项目增多而加重,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或MODF的机会也增多。
  本组死亡的3例均为新生儿,这是因为小儿由于年龄、免疫功能、原发病以及对疾病的治疗和反应不同,发生SIRS与成人有明显区别,而新生儿还存在着围产因素的影响,即除了患儿的成熟度还与异常分娩、窒息的严重度,胎粪羊水污染与否有明显相关性。故研究SIRS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发病情况、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利于认识新生儿SIRS的发病规律和特征,从而提高新生儿危重病的治愈率[4]。
  本组资料显示引起SIRS的原发病多种多样,但以感染性疾病多见(87.30%)。这与儿科住院患者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有关,其中以肺炎为主(60.30%),其次为感染性腹泻(15.10%);非感染性疾病则主要为新生儿窒息(10.30%)。
  从本组病例分析中可见,80.00%以上SIRS患儿经恰当治疗均停止在早期阶段而痊愈,只有少数患儿因成熟度、心、肺等基础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使病程迁延,而使SIRS进一步发展成多脏器功能不全。由此可见SIRS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医生早期积极干预、阻断炎症反应、防止病情发展,可把SIRS危险限制在一定程度上。
  【参考文献】
  [1] 袁壮.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7):443444.
  [2] Goldstein B,Giroir B,Randolph A,et al.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s[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1):28.
  [3] 袁壮,王丽杰,刘春峰.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诊断与分期[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51653.
  [4] 何廷佐.危重新生儿SIRS和MODS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0,12(7):13.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分享到:

京ICP备05069016号-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非经营性-2007-0006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6


Email : admin@bjhanmi.com.cn

咨询电话:800-810-1156 400-650-5676

(周一至周五9:00-17:00)

Copyright © 2019 Beijing Hanm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