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昔艳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医院,陕西 泾阳 7137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0年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于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短时间变硬,出血明显减少后渐停止。讨论:经常规行宫缩剂止血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后的产妇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已成为临床解决难产、挽救母婴生命,最常见、最重要的产科手术。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产妇生命。正确的处理方法对抢救产妇生命,保留产妇子宫,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2009年~2010年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8例,效果满意,同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年龄24~37岁,孕38~41周。第一胎3例,第二胎5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6例,前置胎盘1例,胎盘早剥1例。
1.2 方法: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经常规按摩子宫,宫体和静脉分次推注宫缩剂,宫腔放置米索前列醇,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欣母沛等处理无效,继而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术者左手向一侧牵拉子宫,以1号薇乔线于下段切口下方将针从前向后穿过子官肌层,然后自子宫侧动静脉丛最外侧阔韧带无血管区向前穿过打结,同时结扎对侧。术后给予抗炎、缩宫药物对症治疗。
2 结果
8例患者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短时间变硬,出血明显减少后渐停止。体检无异常后第二d出院,平均住院7d。产后42 d来院复查,B超显示子宫回声均匀,形态正常,双侧附件正常。月经产后4~6个月均恢复正常,经量与分娩前无明显变化。月经周期无影响,无继发痛经。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按摩子宫、给予宫缩剂、宫腔放置米索前列醇,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欣母沛,子宫腔填塞纱布条,如出血未能控制,则被迫行子宫切除术。此方法虽然可以挽救产妇的生命,止血效果好,但因丧失生育功能使一些年轻患者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难以接受。
子宫动脉为子宫的主要血供来源,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前行达子宫外侧约2 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为宫体支与宫颈支上下2支。宫体支即子宫动脉上行支供应子宫体部的血液循环,与卵巢动脉的输卵管支及卵巢支吻合。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子宫体支、宫颈支与阴道动脉、卵巢动脉的各分支上下、左右均有吻合。依据子宫如此的供血特点,如果阻断了子宫动脉或子宫动脉上行支就能阻断子宫体部的血供主干,而且能够很快建立侧支循环,不影响血运,子宫不会缺血坏死,也不影响以后的月经来潮。
一般来讲,剖宫产术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迅速收缩压迫血窦而止血。但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出现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如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等导致子宫过度膨胀,肌纤维过度伸展;胎盘早剥时子宫肌层血液浸润;前置胎盘子宫下段组织菲薄;产次过多过频造成子宫肌纤维损伤等因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妊高征子宫肌纤维水肿等因素而致使子宫平滑肌不能有效收缩而压迫血窦止血。开放的血窦致宫腔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危及产妇生命。此时常规的宫体按摩、单纯依靠宫缩剂和宫腔填塞纱布条等往往不能奏效,此时如果能够果断正确的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及伴随静脉,血液就会明显减少,子宫缺血刺激子宫收缩,压迫血窦止血。
近年来为了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有条件的医院采用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介入治疗,但对基层医院来说相对设备简陋,方法复杂,不容易开展。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既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救治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措施,止血效果肯定,与子宫切除术疗效类似,既保留了子宫功能,又不影响以后的月经周期。又保留了生理功能,方法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1994:12.
[2]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3:1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