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不易——
建档门槛从孕12周缩至孕4周
4月15日,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网站上挂出的一则通报让孕妇吴丽(化名)颇为焦虑。通报称,面对今年生育高峰,同时考虑海淀妇幼保健院今年将对老楼实施改建,将对孕妇建档人数进行适当限制——孕周大于8周不再建档。
“这是我去过的第4家医院了。”已经怀孕10周的吴丽近日来已被多家医院以超过孕周要求为由拒绝建档。“如今,连抱有很大希望的海淀妇幼保健院也提升了建档门槛。我自己都不知道去哪生了。”吴丽对记者说这话时十分烦躁。
同是孕妇的费女士在建档问题上也是费尽周折。为尽快建档,费女士在怀孕5周多和7周时,连续做了两次B超,宝宝的胎心没有出现。“尽管知道孕早期频繁做B超没必要,但是没办法,医院说没有胎心就不给建档,早查出胎心就能早‘占地儿’。”费女士说。
记者致电多家助产机构了解到,从今年年初开始,孕妇建档就已进入困难时期。不少医院提高建档门槛:有的从过去14周建档提前至8周或4周;有的规定B超查出胎心或者尿检呈阳性就可以建档;还有的直接“关门”,停止了孕妇建档。
医院不易——
产科门诊几乎日日爆棚
产科建档门槛越提越高,医院也有苦衷。海淀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医院开放产科床位180张,每月能接纳1200名孕产妇分娩。今年面临生育高峰,预计分娩量较去年增加50%。
该负责人说,海淀妇幼保健院3月建档人数超过2200人,分娩1400余人,门诊及病房非常拥挤,已经远远超出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医院经反复调研决定适当控制建档数量,每月建档1000例~1200例。自4月5日提出控制建档周期为孕12周以内,每日预约50人。但通知发出后大批孕妇到医院预约。自4月5日至12日,短短几天里已经建档900人。医院不得不再次紧急召开会议,决定自4月13日起,不再接诊孕周大于8周的孕妇。
除此之外,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妇产医院等大医院看到,产科门诊也几乎日日爆棚,孕妇起早排队候诊已是家常便饭,有些产妇因为没床,生完孩子只得留在待产观察室,等待有人“腾地儿”。
“我们医院一个月差不多接生1100名新生儿。为了应对生育高峰,不断地加床,还将示教室改造成产房,在病房内加床。每位产科医生都忙得焦头烂额。”北京妇产医院一位医生说,不算进修医生,产科医生只有六七十人,助产士也不超过30人,这些医生平均每人每天要接生十来个新生儿。
解决不易——
多因素致一床难求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名誉主委曹泽毅说,几大因素促成了孕妇建档难。
首先,2012年是龙年,一些夫妇想要“龙宝宝”,分娩量可能会创近年来新高。
其次,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生育高峰,目前“80后”陆续进入生育期,“70后”想赶在35岁“高龄”前生孩子,因此形成今明两年的生育高峰。
第三,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据了解,2011年北京市出生的19余万名新生儿中,北京市户籍新生儿与非京籍的比例基本是11。除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在北京市的分娩量也逐年上升。北京市周边半径500公里内的河北省产妇,来京就诊的连年增多。
第四,剖宫产率高与三级助产机构床位紧张密不可分。“自然分娩住院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而剖宫产需要5天~6天,在床位周转率上,剖宫产显然拖了后腿。”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处长吕璠介绍,中国的剖宫产率约为50%,北京也差不多,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15%的警戒线。
第五,产妇倾向于首选大医院分娩。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为137家。其中,三级助产机构42家。而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2011年,三级助产机构平均每床位分娩人次61.65,二级助产机构每床位分娩人次为46.42,一级助产机构每床位分娩人次为12.98。目前,北京三级医院产科的床位使用率为110%,且长期加床。
“在北京市有资质的助产机构,都可以接收正常分娩的孕妇。但不少人把分娩看成病理过程,因此追求到资质高的医院。”吕璠说。
当务之急——
合理利用产科资源
今年农历二月初二,产妇汪静在北京市第六医院顺产一名7斤多重的宝宝。“六人间的病房空着四张床,二级医院环境好,医生也不错,关键是这里建档不难。”汪静说。
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副处长郗淑艳告诉记者:“北京市的产科资源不是不够,我们做了深入的调研,除了调查北京市的产科资源,还对北京市不同区县的人口结构及增长进行了调研。例如,海淀区的育龄妇女可能出现生育高峰,而朝阳区则不太可能出现,因此我们在产科资源设计上,在海淀区扩增床位,而在朝阳区则是医院内部调剂。”郗淑艳手里有一份北京市产科资源的调研报告,详细地记录了产科资源配置情况。“各级助产机构的空床数及潜力床位数我们都记录在案,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北京市三级医院产床空床有50余张,二级医院还有300多张空床,一级医院100余张空床。我们并没有到了非要扩建产科医院的地步。否则生育高峰过去之后,产科扩张的结果将会是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据人口学家分析,北京的生育高峰有望在2014年结束。
“我们将孕产妇筛查为3类,包括健康、有高危因素、疾病孕产妇。对于高危、疾病孕产妇,二级助产机构可以通过会诊、转诊的方式取得大医院的协助。为此我们还作出了‘三个第一’的规定,即高危孕产妇转不出去、接诊不了时,危重手术医生资源不够用时,分管局长都要第一时间到现场调配。”吕璠说。
吕璠介绍,目前北京市的产科资源可以通过内部进行调控。据卫生局统计,近几年来新生儿出生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也不会大大突破这个比例。2011年,北京市分娩量达到19.1万,预计今年为21.7万。“北京市目前助产机构能够提供的产科床位为3844张,按每床平均承担60人次分娩量来计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1.7万。也就是说,医疗资源总量并非‘供不上’。”
“如果不能形成有序就医的格局,那么不论是产科还是其他科室,都会面临住不上院的难题。”曹泽毅说。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