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瑞、任艳玲、王苏弘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常见亚型的家庭环境与冲突处理能力进行比较,寻求ADHD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探讨不同亚型认知损伤的差异。研究指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ADHD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且ADHD-C型的家庭、行为问题较ADHD-Ⅰ型突出。ADHD两亚型均存在冲突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足,损害程度有所不同,ADHD-C型较ADHD-Ⅰ型重。该文发表在2011年第20卷第12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选择ADHD注意缺陷型(ADHD-Ⅰ型)和混合型(ADHD-C型)各39例、正常儿童38名,进行Conners父母问卷(PSQ)、家庭环境量表(FES-CV)的评定和空间整合Simon-Stroop任务的完成。
量表:①PSQ:ADHD-Ⅰ型和ADHD-C型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亚型间上述4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FES-CV:ADHD-Ⅰ型和ADHD-C型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控制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亚型间矛盾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行为学:Simon不一致(Siin)和Stroop不一致(Stin)条件,ADHD-Ⅰ型和ADHD-C型的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亚型间Siin及Stin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FES-CV某些环境因素与ADHD儿童的行为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来源: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