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幽门螺杆菌高端研讨会会议纪要
美国:结合指南,规范Hp感染治疗
2007版美国指南对Hp诊治的推荐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特约副主编、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Y. Kao博士简要介绍了2007版美国指南对Hp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推荐。
诊断 对于Hp感染可能性较低的人群,尿素酶试验和粪便抗原试验比抗体谱检测更有价值。抗体谱检测可确认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而尿素酶试验和粪便抗原试验则能够反映是否存在活动性Hp感染。
治疗 Hp根除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消化性溃疡病(PUD)、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低度)和未检测出的消化不良。常用的Hp一线治疗方案是10~14 d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治疗;或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目前世界范围内,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一线方案根除率已降至70%~85%,14 d疗程根除率可能优于7 d疗程。
一线治疗和补救治疗策略
前美国胃肠病协会主席、美国密歇根大学William D. Chey教授重点探讨了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和补救治疗。
一线治疗 Chey教授指出,除Kao博士介绍的治疗方案外,一线治疗也可选择四联方案和序贯治疗。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为:10 d疗程的包含铋剂的四联方案——OBMT方案,即奥美拉唑+铋剂+甲硝唑+四环素。最近《The Lancet》发表的一篇欧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比较了四联治疗OBMT方案和三联治疗OAC方案(奥美拉唑+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根除Hp的疗效,结果显示,OBMT组治愈率优于OAC组,说明在三联方案疗效不佳时,可选择含铋剂的四联方案。
序贯治疗包括5 d PPI+阿莫西林,然后5 d PPI+克拉霉素+替硝唑。他指出,虽然欧洲临床试验显示10 d序贯治疗具有较好前景,但北美的临床研究没有相似结果,所以尚不能作为标准的一线治疗。
Chey教授介绍了2011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年会上的一项研究。该项研究在7个拉美国家中入组1500例患者,方案包括OAC(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4 d)、OACM(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5 d)和序贯治疗(10 d)。结果显示,OAC方案疗效最佳,其无论与OACM还是序贯治疗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补救治疗 铋剂四联治疗是目前难治性Hp感染的最常用补救方案。最近的研究提示,对难治性感染,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10 d联合治疗比铋剂四联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但美国尚无证据支持。近期几项临床研究也比较了以铋剂为基础的补救治疗,如利福布汀(根除率38%~91%)、呋喃唑酮(根除率52%~90%)以及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治疗。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在耐受性方面,尚不能确定左氧氟沙星是否优于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但当不能选择以铋剂或克拉霉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时,临床医生可以选择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
中国:耐药情况严重,探索新方案
Hp感染根除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正逐年上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勇教授指出,目前各国报道的克拉霉素原发耐药率为1.0%~41.9%,随着克拉霉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正逐渐增高。我国Hp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0~40%;北京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从1999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36%,至2007年,耐药率为38.1%;南昌地区在2004~2006年克拉霉素耐药率从8.8%上升到9.4%。
谢教授还指出,Hp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正在日益升高,南昌地区在2004~2006年,阿莫西林耐药率从4.4%上升到10.4%。除上述药物外,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等抗生素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药问题。
关于新的治疗方案,谢勇教授介绍了她所在医院开展的工作。吕农华教授等对比了经典序贯疗法与改良序贯疗法对Hp根除率的疗效(方案见表1)。结果显示:改良序贯疗法根除率(B组和C组)均高于95%(96%,96.9%)。Chey教授对改良序贯疗法表示高度关注,他认为,应该开展更大规模研究,讨论这种新方案在其他国家的应用价值。
Chey教授和谢勇教授均强调,临床医生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当地对治疗有效的药物,即坚持“个体化原则”。
美国: Hp“有好有坏”?
为什么全球一半人口有Hp定植但并不发生胃癌?Hp与宿主的免疫抑制有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Kao博士带来一些有趣的研究资料。他指出,2008年的一篇文献(Am J G,2008,12:3167)显示,在亚洲地区,Hp根除治疗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2009年一项荟萃分析也提示,Hp感染者发生IBD的风险低。那么,Hp是不是也有“好坏” 之分?Kao博士等开展的基础研究提示,Hp感染者体内抗炎因子增多,肠系膜淋巴结中IL-10表达增加。Kao博士认为,应对Hp基因型进行研究,区分“好坏”Hp,让“好”Hp能发挥有益作用。
中国:规范治疗和新药研究是重点
Hp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丽雅教授介绍了其主持的“我国Hp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最新成果。这项研究比较了反流性食管炎(RE)、慢性胃炎(CG)、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NSAID所致消化性溃疡在Hp感染和根除以及治疗方案方面的研究。
该研究共入组1580例患者,治疗方案选择EAC疗法[埃索美拉唑(E)20 mg Bid、阿莫西林(A)1.0 Bid、克林霉素(C)0.5 Bid,疗程10 d]和序贯疗法[前5 d EA,后5 d ECT(T:四环素),疗程10 d]。结果显示, Hp根除治疗进一步改善了CG、FD患者的临床症状、NSAID患者胃黏膜糜烂、CG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炎症活动度。然而在Hp根除率方面,EAC疗法和序贯疗法在各病种和总体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复方枸橼酸铋钾的多中心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瑞华教授介绍了“复方枸橼酸铋钾胶囊根除H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这项研究在全国6个中心进行,共纳入240例慢性胃炎、经胃镜证实为Hp感染阳性患者,年龄18~65岁。试验组(120例)给予复方枸橼酸铋钾胶囊(含枸橼酸铋钾40 mg,盐酸四环素125 mg,甲硝唑125 mg);对照组(120例)给予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组合包装白色片剂2片);两组在早晚餐前均加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全部疗程10 d。结果显示,对照组Hp根除率为76.15%,试验组90.09%,后者优于前者(P=0.0028)。此外,在次要指标上,试验组治疗后5 d、10 d、30 d临床症状总分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不具统计学意义。
成本-效果分析 据施教授介绍,其研究组还尝试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结果显示,在10 d疗程中,由复方枸橼酸铋钾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方案,与由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组成的治疗方案比较,所耗成本更低,而Hp根除率更高,即更经济有效(见表2)。
施瑞华教授指出,复方枸橼酸铋钾胶囊是一种新三联单胶囊,具有黏膜保护和根治Hp作用,在加拿大地区的临床研究提示,该药是Hp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中国地区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该药同样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医生选择其作为根除Hp感染的一线药物。
——引自《医师报》